• 施子清

    施子清博士簡歷

    施子清博士,香港太平紳士,祖籍福建。60年代創辦香港集美僑校,現為香港恒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原中國工商聯副主席

    ●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會長

    ●中國華僑大學副董事長兼客座教授

    ●北京大學顧問教授

    ●廈門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

     

    施子清博士社會活動年表(百科名片備錄)

    施子清,香港著名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積極參加祖國內地的投資建設項目,自1985年起,先後在上海、江蘇、福建等地投資創辦10多個工廠企業經及大型房地產項目,並且創下兩個全國“第一”的紀錄:全國第一個土地成片開發項目——泉州成州工業區;全國第一個由發展商自己提供按揭預買家的樓盤。總投資額超過數億元。近來又先後有北京、河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與有關方面合作,投入巨資在橋梁隧道、國道公路等基礎建設工程項目。 

     

    社会公益事业

    1939年  出生于福建省晉江市。

    1957年  移居香港,先後就讀香港聯合書院及香港菁華中醫院。

    1959年  編導《釵頭鳳》戲劇,公開演出為旅港福建商會籌款。

    1960年  創辦香港集美僑校,任校長。

    1960年  與吳淑敏女士結婚。

    1967年  結束教師生涯轉而從商至今,現任恒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3年  發起創立石光中學香港校友會,現任永遠榮譽會長。

    1984年  發起創立香港晉江同鄉會,任副會長、會長,現任永遠榮譽會長。

    1985年  任福建省政協委員會委員。

    1987年  在家鄉福建晉江捐資設立施子清家族教育基金會。

    1988年  任香港福建同鄉會副理事長永遠榮譽會長。

    1989年  發起創立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任創會會長及會長。

    1989年  任香港泉州市同鄉總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

    1989年  任香港晉江同鄉會會長,現任永遠榮譽會長。

    1989年  任亞洲晉江社團聯合會副會長,現任永遠名譽會長。

    1989年  捐資設立福建長汀縣教育基金會。

    1990年  任香港福建體育會副理事長、永遠名譽會長。

    1991年  至今續任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周年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2年  任華僑大學董事、客座教授。

    1992年  國家主席楊尚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施子清伉儷。

    1992年  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北京中南海接見施子清伉儷。

    1992年  出版書法專著《子清墨趣》。

    1993年  任第七屆福建省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3年  至今連任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3年  發起創立香港廈門聯誼總會,任副會長,現任永遠名譽會長。

    1993年  任廈門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

    1993年  任福建中醫學院客座教授。

    1993年  捐資華僑大學建設教學大樓。

    1993年  與洪祖杭先生捐建晉南醫院。

    1993年  應上海市之邀,“施子清先生書法暨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作品邀請展”在上海美術館隆重開幕。其長卷作品《後赤壁賦》氣勢磅礴,深受好評。

    1993年  出版長卷書法專著《後赤壁賦》。

    1994年  1997年任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4年  任國務院港澳辦、香港新華分社合聘為港事顧問。

    1994年  捐贈福建長汀一中科學樓一座,並捐建電腦設備中心。

    1994年  “施子清書法展暨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作品邀請展”在香港文物展覽中心舉辦。

    1995年  任旅港福建商會副理事長、榮譽會長。

    1995年  任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理事。

    1995年  任集美大學校董會常務董事。

    1995年  任亞洲籃球總會副會長。

    1995年  任香港籃球總會會長。

    1995年  任香港協進同盟監察委員。

    1995年  任香港亞洲農業基金會董。

    1995年  任香港友好協進會會董、秘書長。

    1995年  重陽日華僑大學敬萱堂教學大樓落成,典禮當日,中共中央僑辦主任廖暉、香港新華社副社長親臨主禮。

    1995年  福建省委書記賈慶林先生親手頒贈“樂育英才”金匾及“捐資興學”證書予施子清,褒揚其對教育界的貢獻。

    1996年  任第七屆福建省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6年  任香港特區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1996年  任香港特區人大代表選舉會議成員。

    1996年  任香港孔教學院會董、副院長。

    1996年  任香港企業投資促進會主席。

    1997年  發起組建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任常務執行委員。

    1997年  任中國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

    1997年  捐資設立施子清家族—廈門大學中青年教師培養基金會。

    1997年  捐資予青海民族學院成立獎學獎教基金會。

    1997年  散文集《雪香集》由天地圖書出版,書中《梅花·牡丹·國花》一文被收錄香港高級中學語文教科書內。

    1998年  任第八屆福建省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8年  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9年  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太平紳士。

    1999年  任香港文學促進協會名譽會長。

    1999年  捐資成立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

    1999年  捐資創辦香港吳淑敏幼稚園。

    1999年  捐資創建香港東華三院健康中心。

    2000年  任華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

    2000年  由文匯報、鏡報、香港友好協會、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主辦的“施子清書法展”假香港大會堂舉行。

    2000年  出版書法專著《施子清翰墨》。

    2000年  出版詩集《雪香詩鈔》。

    2001年  榮任北京大學顧問教授。

    2001年  捐資予福建省慈善基金會。

    2002年  任南京大學客座教授。

    2003年  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3年  任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副主席。

    2003年  捐資並發起創立晉江慈善基金會。

    2004年  捐資予泉州南安慈善基金會。

    2004年  出版書法專著《施子清前赤壁賦》。

    2004年  出版政論專著《子清芻議》。

    2005年  任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顧問。

    2006年  捐資予南京大學興建子清樓。

    2006年  香港晉江南莊同鄉會成立,任創會會長。

    2006年  作為香港代表與其他來自兩岸三地的書法名家舉辦“兩岸三地名家書法展”,作品先後在香港、臺灣、北京巡迴展出。

    2007年  任香港漢文詩詞楹聯協會創會會長。

    2007年  獲世界傑出華人慈善基金會頒發世界傑出華人獎。

    2007年  捐資予香港城市大學設立中國大陸學生助學金,成大把二號演講廳命名為“施子清伉儷演講廳”以表紀念。

    2008年  任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2008年  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8年  任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2008年  任香港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總會名譽會長。

    2008年  任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2008年  任福建海峽書畫研究會藝術顧問。

    2008年  任香港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顧問。

    2008年  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華夏之聲“我看澳門回歸十年有獎徵文”評審。

    2008年  續任福建省慈善總會理事會高級顧問。

    2008年  2009任香港(西安)商會榮譽會長。

    2008年  2010年任香港貿易發展局中國貿易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8年  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2008年  獲世界華人協會頒發世界傑出華人獎。

    2008年  福建省慈善總會授予施子清“慈善先進個人”榮譽。

    2008年  捐出3幅墨寶在香港長風春季拍賣會為四川災民做慈善拍賣。

    2008年  湖南雪災,集團捐資予湘潭市賑災。

    2008年  四川地震,集團捐資賑災。

    2008年  出版書法專論《書法經緯》。

    2008年  出版書法作品集《子清墨韻》。

    2009年  任廈門市海外聯誼會榮譽會長。

    2009年  任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理事會理事。

    2009年  任香港湖南商會名譽會長。

    2009年  任臺灣臺北縣福建同鄉會第三屆永遠榮譽會長。

    2009年  任香港中國商會榮譽會長。

    2009年  任上海市晉江商會榮譽會長。

    2009年  獲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聘為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2009年  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第四屆主席團顧問。

    2009年  續任福建商會教育基金會董事局董事、副主席。

    2009年  續任民建聯顧問。

    2009年  續任香港黑龍江經濟合作協進會名譽會長。

    2009年  續任香港友好協進會董事。

    2009年  資助民建聯2009年大型文化籌款活動。

    2009年  捐資予香港浸會大學,設立教育基金會。

    2009年  捐款予福建社團聯會。

    2009年  捐款予一國兩制研究中心。

    2009年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子清墨韻—施子清書法展”,由科技大學朱經武校長主禮。

    2009年  “施子清博士暨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漳州邀請展”在漳州舉辦。

    2010年  任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施氏委員會永遠榮譽會長。

    2010年  任學界聯席-2010上海世博系列活動榮譽顧問。

    2010年  續任湖南省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

    2010年  續任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2010年  續任深圳市福建企業協會第三屆榮譽會長。

    2010年  2011年民建聯顧問。

    2010年  回應中華海外聯誼會的呼籲,捐款支持西南災區抗旱救災。

    2010年  捐款支持青海玉樹受地震災害的災民。

    2010年  應福建省外事港澳辦、福建省文聯和福建省書法協會的邀請,“子清墨韻·海西文采”施子清個人書法展在福州尚林書院舉行。

    2010年  出版《詩詞拔萃》。

     

    成就及荣誉

    施子清先生又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他在商場大展宏圖,對祖國家鄉的教育事業更中情有獨鍾。1987年,他在故鄉晉江捐資283萬港元設立“施子清教育基金會”,獎勵清貧教師、優秀學生和出國深造人員;1994年捐贈百萬建福建長汀一中科學樓一座;1995年捐贈300萬建華僑大學一座教學大樓“敬萱堂”,樓高5層,有39間不同功能的教室;1997年又捐贈100萬作為“廈門大學青年教師教育基金會”,1999年又以“施子清教育基金會”名義捐贈100萬給北京大學,作為發表於《北京大學學報》上的師生優秀論文的現金獎勵。另外又捐資320萬元為家鄉建立了一座“晉南醫院”以及其他“希望工程”等等,總額超過千萬以上。

    施子清先生還先生應聘擔任華僑大學董事和客座教授、廈門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福建中醫學院客座教授、集美大學常務校董等職務。

    施子清先生更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在香港歷時數10年的過渡期中,施子清先生一直是一個對社會公益事業和積極參與者,先後被聘或推選為港事顧問、籌委會委員和特區推諉會委員,竭盡所能為香港平穩過渡、為特區政府的誕生以及回歸後香港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等等方面而努力,可以說是貢獻良多。

    施子清先生在擔任全國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期間,盡心盡職,多次就香港平穩過渡和內地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促進兩岸三地經濟、文化交流等問題直抒胸臆,呈交提案,表達意見,充分展示出對香港、家鄉、祖國的一片赤子情懷。

    在祖國和平統一事業方面,施子清先生自始至終表現出高度熱情,全情投入,不僅不斷提建議寫文章,而且竭盡全力為促進兩岸溝通交流,和平統一,四處奔波,穿針引線。如1988年10月在香港舉行第十二屆亞洲女子籃球比賽,作為大會主禮嘉賓的施子清先生為兩岸女籃首次球賽開出第一球,打破兩岸由隔絕走向交流的新局面,便為一例施子清先生不遺餘力,現仍繼續為祖國和平統一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個人相關

    施子清先生尤擅長書法,又通曉詩詞書畫,其作品多次在香港及內地北京、上海、福州、廈門等地展出,名家評其書法為“健勁跌宕,變化多姿,現出豪邁爽颯的風致”。已出版有《子清墨趣》及長卷行書《後赤壁賦》等書法專著。

    施子清古典文學功底較深,他所作古詩詞,既活用典故,又抒發今人胸懷,仔細咀嚼之,蓄味無窮。其近作藝術性散文集《雪香集》已面世,所收文章皆有感而發,情文並茂,文字簡約而渾樸,清麗而典雅,尤其散論詩詞考證之作。

    施子清先後獲委任八、九、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港事顧問、香港特區推委、香港特區人大選委及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等重任。他愛國愛鄉愛港,時時關心國家的和平統一事業,對香港回歸與平穩過度,以及回歸後繼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等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貢獻良多。

    施子清集社會活動家、企業家、書法家、詩人、文士於一身。著作甚豐,已出版的書法專著有《書法經緯》、《子清墨韻》、《施子清翰墨》、《子清墨趣》、《後赤壁賦》、《前赤壁賦》;散文詩詞專著《雪香集》、《雪香詩鈔》以及政論專著《子清芻議》等。


施子清:文化是一艘船

导语:

    

    走进施子清的办公室,书香、茶香、墨香。这位著名的儒商,不仅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亦是太平绅士、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更是香港书法泰斗和文化领袖。他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对国家的热爱、对香港繁荣稳定的期盼,闪耀在他的书法世界里。他笔端流出的一笔一划,已经不是书法本身,而是商海磨砺之后的人生积淀,书香浸润之中的风骨学养。

    

    「文字为什么美,因为有音、形、意。好的书法作品,更能将个人的经历、悲喜、德行以及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书法是国粹,香港人学习书法的高峰还没有到来。」「文化是一艘船, 在追求经济发展、国富民强的同时,只有乘坐这艘船,才能实现『中国梦』 」——施老的翰墨情缘,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在访谈里光芒尽显。

    

    德高望重的施子清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儒商,亦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在香港平稳回归的过渡期间,他先后被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港事顾问,香港特区一、二、三届特首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区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诞生以及回归后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贡献良多。他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一届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而同时,他又是香港书法界泰斗、艺术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古稀之年创办《香港书法》杂志,为香港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切磋、交流平台。

    1 图片说明:习近平与施子清家人合影 (数据图片) 2 图片说明:1994年,施子清从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的手上,接过港事顾问的聘书 (数据图片) 3 图片说明:1992年江泽民接见施子清伉俪 (数据图片) 4 图片说明:2000年朱镕基接见施子清 (数据图片) 5 图片说明:施子清与梁振英 (数据图片) 6 图片说明:2006年,施子清访台,获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接见 (数据图片)

    

    与拼搏奋斗和人生收获相伴,书法对施子清来说,是爱好,也是一起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的老友。这其中既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翰墨情缘,又有传承书法艺术、弘扬中国文化的一份责任与使命感。

    

    【繁体字是艺术 也是智慧的传承】

    

    导读:施子清说,繁体字是音、形、意的统一,中国方块字的字形和微妙、精巧的结构,是草书演绎的根本,也是千年传承的智慧。当写作的一剎那,突然能感觉到,自己和千年前的古人相通。

    

    施子清现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他位于筲箕湾的办公大楼里,专门设立了协会的活动场地。接受记者采访那天下午,施子清看到香港出版的繁体字《今日中国》,很是开心,话题即刻聚焦到繁体字和书法艺术上:「繁体字是艺术,也是智慧的传承。」

    

    图片说明:施子清看到香港出版的繁体字《今日中国》,很是开心  施子清认为,简体字对文字的推广和教育起了作用,但书法还是要写繁体字。「文字为什么美?因为有音、形、意。繁体字是音、形、意的统一。」施子清说,就像「爱」字,其中有个心,没有心,何来的爱呢?

    

    图片说明:施子清为《今日中国》卷首语栏目题写「艺」字

    

    「有人说用繁体字写书法,速度太慢,但史游不是隶书草写吗?《急就章》既然是急就,速度一定也很快。」施子清说,文字就如同人的呼吸,可缓可急,但不能节奏混乱。

    

    「当然,应该楷书写好了再写行草,正如人会走了才能跑一样,基础好了才能写草书,而不是胡乱的潦草。其实写草书更加不容易,要考虑节奏、线条、笔触、擒跃、章则、布局之美。」

    

    施子清说,中国方块字的字形和微妙、精巧的结构,是草书演绎的根本,也是千年传承的智慧。当写作的一剎那,突然能感觉到,自己和千年前的古人相通。

    

    【书法是国粹 是舞蹈美术音乐】

    

    

    

    

    

    图片说明:施子清的书法作品

    

    导读:施子清说,好的书法作品,更能将个人的经历、悲喜、德行以及人生感悟融入其中,这正是历史上伟大的书法作品《寒食帖》《祭侄文稿》《兰亭序》的可贵之处。

    

    同时,施子清也是文化传承的推动者。传承书法艺术,是他现在花费最多心力的一项事业。「书法是国粹。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有书法这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施子清说。

    

    施子清自幼酷爱书艺,幼年在母亲的教育下,以清水为墨、砖作笺,孜孜苦练,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来到香港之后,施子清依旧难舍心中这份翰墨情缘,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眷念。

    

       图片说明:施子清自幼酷爱书艺。施子清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珍贵的儿时照片当时,他创办的集美侨校不仅成为香港一所知名侨校,也是香港为数不多每逢「十一」国庆必挂五星红旗的学校。与祖国的联系,不仅仅是这一面五星红旗,更有手中的狼毫笔、学生口诵的唐诗宋词。虽然血脉是看不见的,但「文字的血脉却代代传承」。而书法,就是数千年文化脉络的重要载体。

    

    「书法,是舞蹈是美术,是无声的音乐。」他说。在施子清眼里,学书法的法门,就像一句俗话说的那样,「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书法可以学到章法规则,但如果没有深厚的修为、积淀,「字写得再好不过只是书匠,虽然一丝不苟,却少了灵气」。同时,好的书法作品,更能将个人的经历、悲喜、德行以及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以书养学、以书养颐,其乐融融。

    

    图片说明:施子清壬辰(2012年)秋夜敬录习近平《爱军情》诗一首:「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已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学书法要经过一个先内化、再厚积薄发的过程,意象万端,千变万化,这正是书法艺术多姿多彩的原因。一卷宣纸、一方砚、一支笔,能写出无穷无尽的美学概念,如:古朴、浑厚、稚拙、遒劲、秀媚、端庄、俊逸、潇洒等等。

    

    「书法和绘画,都是很重要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本同源。但美术具意象,而要传递情感,书法应该难度更大。」施子清说。

    

    施子清如今辞去了大部分职务,潜心书法,泼墨挥毫凝神静息,全神贯注。在他看来,这种精神状态,有利于舒心健体,极合养生。也就是因为这样,书家耆健长寿者居多。

    图片说明:施子清说,学书法要经过一个先内化、再厚积薄发的过程

    

    施子清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在本港及北京、上海、福州、厦门、台湾等地展出。

    

    他精通诗词,著作甚丰,已出版的书法专著有《施子清书法精品集》《书法经纬》《子清墨韵》《施子清翰墨》《子清墨趣》;长卷行书《后赤壁赋》《施子清书前赤壁赋》;散文专著《雪香集》,其中散文作品《梅花、牡丹、国花》被收入香港高级中学语文参考教科书中;诗词专著《雪香诗钞》《诗词拔萃》,以及政论专著《子清刍议》等十一部。

    

    2011年,故宫出版社以简体字出版施子清书法专著《书法经纬》,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评审,入选《二○一二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图片说明:中国书协香港分会成员在故宫 (数据图片)

    

    图片说明:施子清为普及书法教育编写教材

    图片说明:施子清著作甚丰,已出版的书法专著有《书法经纬》、《子清墨趣》,散文专著《雪香集》,诗词专著《诗词拔萃》,以及政论专著《子清刍议》等导读:施子清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属于中国的,而文化是一艘船。在追求经济发展、国富民强的同时,只有乘坐这艘船,才能实现「中国梦」

    

    图片说明:施子清古稀之年创办《香港书法》杂志

    

    2014年10月15日,一本全新的书法期刊《香港书法》在本港发行,创办者正是施子清。采访中,他对记者谈及创办始末。

    

    在施老的记忆中,香港的书法期刊曾经有非常辉煌的一页。1974年,华侨领袖梁披云偕同好李秉仁、吴羊璧出版《书谱》双月刊。这是一份具高品味的书法期刊,曾经发行20多个国家与地区,有世界影响。《书谱》对推动中国书法活动功勋卓著、有目共睹,这亦是香港文化值得骄傲的一面。但刊物终因经济拮据陷入困局。「后来虽然我曾经出资捐助出版了《书谱》的五年合订本,但最终《书谱》因经费困难无法维持,于九十年代初停刊。」施子清说。

    

    图片说明:名噪一时的《书谱》 (数据图片)

    

    「随着中国书协香港分会成立,好几位朋友鼓励我创办一本书法刊物。几经商议,最终确定以《香港书法》为名出版。第一期印刷了三千七百多份,现在香港二百多间报摊和书局有售。」

    

    施子清坦言:「期刊希望做得大众化一点,能成为一种悠闲的读物,『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现阶段主要还是想试试市场,如果站得住的话,希望三年左右可以自负盈亏。」他说,创立《香港书法》既是为了给香港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做一点贡献。自己与香港的书画界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感情。近年来,中国内地日益重视文化建设与发展,香港本土书法人才也在不断增加,许多爱好书法的朋友以及业界都需要一份与书法有关的刊物。

    

    图片说明:施子清展示首期《香港书法》,他说:「期刊希望做得大众化一点,能成为一种悠闲的读物,『出得厅堂、入得厨房』。」

    

    施子清告诉记者,《香港书法》今后每期都会在香港和内地各选一位书法家进行推介,其中封面人物亦以本港的书法家为主,同时也会介绍香港的画家,因书画同源,以此来达至繁荣香港书艺、促进两地交流、推动国学复兴的目的。现在香港学习和书写书法的人有数十万人。他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人通过学习书法,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图片说明: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飙(后排中)与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分会成员合影 (数据图片)

    

    图片说明:施子清(右)与国学大师饶宗颐(左)、著名画家杨善深 (数据图片)中国书法已经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所喜爱。在施老眼中,书法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纵观全世界,没有一种艺术形式像书法这样,将文学、文字、绘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炉。即使不懂中文,好的书法作品,也能被视作是一幅构图精美的抽象画。」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书法与京剧、国画一样,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图片说明:施子清说,中国书法已经走向世界,书法的魅力独一无二

    

    

    时光荏苒,数十年的光阴在笔墨之间流转,在二十一世纪文艺复兴的浪潮下,施子清先生坚信,维港之畔,书法艺术之舟将会驶向「中国梦」的彼岸。

    

    【心系人才培养 捐资兴学】

    

    导读:施子清虽身在香港,却始终心系祖国的人才培养,坚持在内地、香港两地的高等学校捐资兴学,不遗余力,一直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施子清现为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太平绅士。

    

    俗话说,商人重利,但是施子清在发展事业的同时心系祖国,重教育、重文化。1985年,当中国内地百废待兴,很多投资者对这个庞大的市场还心存疑虑的时候,施子清是第一批北上的港商。他先后在上海、江苏、福建等地投资创办多个企业,此后他又投入巨资于桥梁、隧道、公路等基础建设,为祖国的经济起飞和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说明:施子清多次捐资予本港高校,图为施子清和城市大学校长郭位 (数据图片)

    

    图片说明:施子清伉俪及其四位公子施荣怡先生、施荣怀先生、施荣恒先生及施荣忻先生捐赠浸会大学港币五百万元。为答谢捐赠,浸会大学将永隆银行商学大楼一楼及二楼的展览厅命名为「施子清博士伉俪展览厅」 (数据图片)施子清先生也一直是教育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早在1950年代末,施子清与几位闽南同乡一起,携手创办了香港集美侨校。施子清身兼校长、校监、班主任、教师数职。集美侨校主要招收闽籍乡亲子弟,开始时,学生仅十九人。经过施子清不断努力,该校名声也慢慢升高,到1960年代中期,学生数达六百余人,成为香港知名侨校。在那个年代,集美侨校也是香港为数不多的每逢「十一」国庆必挂国旗的学校。直到1967年,由于港英政府对办学及师资的限制,集美侨校不得不宣告解散,而施子清从此弃教从商。

    

    此后施子清虽驰骋商海,却始终心系祖国的人才培养。在事业有成之后,他不忘报效桑梓,捐资兴学,特别是对内地、香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良多。

    

    他1987年在故乡晋江捐资设立「施子清家族教育基金会」,奖励清贫教师、优秀学生和出国深造人员;同年又与洪祖杭先生合资兴建晋南医院;其后又先后捐资华侨大学、厦门大学,助力教育。并于2000年捐资成立北京大学基金会;2001年,捐资设立南京大学基金会;2007年,捐巨资给香港城市大学作为赞助内地来港深造的贫困学生资金;2009年捐巨资予香港浸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会等。

    

    【 提醒年轻人:「不如人当自砺」】

    

    

    图片说明:「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施子清题写「清修自迈」提醒年轻人奋发向上

    

    导读:施子清说,年轻人表达意见,关心社会是好事,但是要思考自己的言行究竟是在推动社会进步,还是让社会裹足不前甚至后退,不能「要怎样就怎样」。

    

    图片说明:施子清对年轻人充满关切与爱护,期待他们脚踏实地,努力拼搏

    

    针对有人认为香港年轻人向上流动机会越来越少,房价太高,看不到希望,施子清摇摇头:「在要求什么之前,应该看看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虽然这两年经济说不上景气,但依旧到处都是机会。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努力拼搏,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为改变自身现状,创造有利条件。」

    

    他希望年轻人把眼界放宽,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找出路不要仅仅着眼香港,中国内地是一个大市场。如果视野太狭窄,会丧失很多机会。」

    

 

    他又说,1980、1990年代成长的一批香港年轻人,生活太优越,缺少打拼和吃苦的精神。亦没有经历过动荡的年代,不知道社会动荡带给城市和市民的伤害,也不知道社会动荡后需要漫长时间来弥合撕裂。

    

    「年轻人可以充分表达意见,甚至要求政府为自己提供优质社会环境和条件,无可厚非,关心社会也是件好事。但必须明确一点,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一切行动准则必须符合国家法制精神和基本法规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就是为什么一小撮别有用心策划煽动占中运动者会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失去大多数人心的支持。」

    

    他又说起年轻人上楼难:一方面政府需要为年轻人考虑,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心态也需要调整。

    

    「曾如倦鸟身无定,犹似浮云家所之。」这是施子清1950年代生活的写照。施子清回忆,「我们那时候买楼也并不容易。我1957年来香港,经过15年拼搏与积蓄才买楼,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压力也很大。」

    

    他又忆起自己在创业生涯最艰难的时期先后从事过粮油食品推销员,办过表壳制造厂,做过进出口贸易生意等。此中焦灼、辛酸、无助,又岂是旁人能明白的?

    

    图片说明:施子清获城市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数据图片)

    

    

    图片说明:施子清获2011华商领袖年会暨颁奖典礼终身成就大奖 (数据图片)

    

    但当时的施子清从不把辛酸挂在嘴边,不怨天尤人,也不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相信只要自己勤劳、踏实,终会有出路。「当时的香港就是这样,虽然一穷二白,但却有奋进、互助、友爱的狮子山精神,创造新的生活。」 他希望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年轻人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中为人处事的道理。「修身」应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他建议从孩提时期就应该读《弟子规》和《三字经》,「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图片说明:施子清作品《德》

    

    【 叹眼下香港牢骚太甚易断肠】

    

    图片说明:施子清曾提笔写下「牢骚太甚失机宜,莫待无花空折枝」献言香港政改

    

    导读:「为香港好应该本着狮子山精神,有商有量,而且要珍惜民主发展来之不易。」施子清更曾提笔写下「一人一票不迟疑」,希望香港人能够少一些争拗,不要待到错过普选再后悔。

    

    以前曾认为自己在香港是客居,但半个世纪过去,香港对于施子清来说就是家。谁不希望家和万事兴?他叹了口气说,争拗并不是为香港好,「为香港好应该有商有量。香港人要爱香港。」

    

    图片说明:以前曾认为自己在香港是客居,但半个世纪过去,香港对于施老来说就是家

    

    对于实现普选,他更曾提笔写下「一人一票不迟疑」,他更将两句古诗联在一块,希望香港人能够少一些争拗,不要待到错过普选再后悔——「牢骚太甚失机宜,莫待无花空折枝」。

    

    施子清的一幅书法作品中,有个「饭」字。他解释说,「饭,左边是食,右边是反。没有食,就要反。但现在丰衣足食,为什么还是这么不安定?」

    

    

    图片说明:施老的作品中亦有幽默调侃,在饭字的左侧写道:民以食为天,没饭吃便会反。他反问道:现在大家都有饭吃,为什么还是这么不安定?

    

    「我当了五年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二十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关心社会、希望社会和谐是我的责任,我也希望香港人能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打拼精神,能够让香港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施子清所言皆是出自一番苦心,只是不知在现在的香港,是否有人会静心倾听呢?

    

    

    图片说明:施子清将清晨书写的作品摊开,墨宝满屋

    采访快结束时,施子清将是日清晨书写的作品摊开给记者讲读。一条条一幅幅,笔力或遒劲或清丽,既有「左右二莲花」的禅意,又有「嗅青梅、骑竹马」的赤子之心。窗外的车水马龙和报上的争拗骂战无休无止,而他只需提笔,便能生出一个妙曼世界。

    

    记者看到「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这是经过人生跌宕、经历风风雨雨,才有的宁静从容。还有「白石清泉从所好,和风时雨与人同」,此中清泉风雨,不在喧嚣窗外,不在嘈杂的香港街头,而是在施老笔端、心间。

    

    

    图片说明:施子清作品《白石清泉从所好,和风时雨与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