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贵君

    中国第三代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充满灵性的画面有着很强的辨识性,技巧和能力令人叹服。与前辈相比,对于当代情感的表达上,更具特点和新意。是当今中国油画界一个有影响的重要符号。被誉为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写实画家之一。

    1964年11月生于北京,自幼迷恋绘画,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受到中国最好的艺术教育。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画家。1984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作品“140画室”参加国际青年美展并获奖,中国美术馆。

    1988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上海。参加“20世纪—中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参加“中国著名油画家”展览,新加坡。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

    1995   参加“当代中国油画,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展览,比利时布鲁塞尔。取得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学历。举办个人作品展 – “打开房门”,香港。出版个人画册《打开房门》。参加“东方遇到西方”展览,德国柏林。举办第二次个人作品展 – “多梦时节”, 中国香港。出版个人画册《多梦时节》。出版个人画册〈李贵君油画艺术〉。举办个人作品展 – “李贵君作品展”, 中国香港。出版英文个人画册〈Li Gui Jun〉。举办个人作品展 – “李贵君”,泰国曼谷。与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写实画派”(后更名为“中 国写实画派”),并撰写《写实画派宣言》。参加“寻源”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7   参加“国际现代美术光州艺术展”,光州市立美术馆,韩国光州。

    2008   参加“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寻源问道”画展,长留美术馆,台北; 

    2009   参加“灿烂中国2009——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时代美术馆。出版个人画册《中国写实画派.李贵君》

    2010    参加“回到写生.面对原典”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1    举办个人作品展“李贵君作品展”,灿艺术中心,北京。 出版个人作品集《李贵君》。

    2012    参加“伦敦2012.中国艺术展”,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参加“大家风范”画展,西洋美术馆,天津;出版各人画册《中国油画名家·李贵君》

    2013    参加“味象——龙美术馆写实油画藏品展”,参加“精神之光——当代经典名家作品展”,北京。 出版个人画册《李贵君》 

    2015    作为演讲嘉宾受邀参加“哈佛中国论坛”并演讲。

    2016    参加“绽放——Hiart space上海空间开幕展”龙美术馆 上海2017    参加“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参加2004至2016每年一次的“中国写实画派展”  

     

     

     

     


艺术家手记:解读写实

一,由眼至心

很多人经常问我应当如何看画?其实欣赏绘画并不是一件玄乎的事,并不是像人们解读《蒙娜丽莎》那样玄妙复杂,似乎每一个衣褶都充满寓意,需要专家详尽说明。其实看画的过程并不复杂,就是由眼至心,就是由眼睛欣赏绘画语言的妙趣,使内心获得某种感受和感动。

艺术最重要的是要触碰人心。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使人获得某种情绪和情感体验是艺术存在的根本意义。从这个角度说,不能触动人心的作品便是空洞苍白的,或说是欺世。然而唤起内心的感受是要以具体的绘画语言为前提和依据,有没有调动人们的情绪,能不能触碰人们的内心,是要靠具体的绘画语言的水平和魅力为支撑的。

对绘画语言的解读是欣赏绘画的更专业也更复杂的层面。从怎样的认知出发,以怎样的标准评判,当今的艺术界是很不相同的,西方当代艺术是以强调创造力和独特性为主要特征的,其核心内核是叛逆和颠覆。但对于人类的文明延续和文化传承是有严重缺失的。那么西方传统绘画语言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以怎样的角度去理清西方传统造型艺术的根本内核,在当今是迫切之需,也是正确解读写实绘画的关键。

二,绘画语言

如果说画面的感觉与给人以内心体验是作品的灵魂的话,那么绘画语言就是绘画的身体。灵魂依赖身体而存在,绘画的感觉与内涵依赖于绘画语言才能产生。由此看来,我们欣赏和理解绘画,是需要对绘画语言有所认识的。因此,理清绘画语言的评判标准以及它的价值核心便是首要之事。

现在很多艺术院校学生对绘画语言的认识和考前培训班并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挺糟糕的。显然在教学上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在画的时候哪些是重要的东西。写实不是为了还原一个完整的图像,虽然看着都是很完整的写实、真实的东西,但和图片有着本质的不同。那么根本不同在哪里?和图片的根本差别在哪里?这是写实绘画中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如果等同于图片,写实绘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绘画语言说起来涉及诸多方面,比如构成、明暗、线条等等,但就其视觉趣味来讲,弄清造型、色彩和绘画性这三个方面的好坏标准,是对绘画语言解读和认识的关键。

1,造型

在西方跨越几千年的漫长艺术历程中,似乎总是存在着一些人们共同认可的趣味与标准,但不同时期的趣味和价值取向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某一时期偏离了这一趣味和标准,那么在之后的艺术进程中必将得到修正和调整。

A,张力

西方与东方造型体系有根本不同。东方的核心趣味是意象的、诗意的,而西方的核心趣味讲究张力。像西方最早的绘画作品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野牛》,是浑圆的,充满视觉张力的状态,而中国最早的《人物龙凤帛画》是平平的,雅致的,从视觉造型上是完全两个体系的东西。

讲求视觉张力是西方造型艺术中最核心的东西,一个雕塑缺乏张力就是一堆烂泥,当有了张力之后才会有力量感和视觉冲击力。

挺拔感是从形或从轮廓上体现张力的最大特征。挺拔并不等同于直线,纯直线未必就有张力。张力是一种视觉力量,那种力量就像绷满力,满弦的弓,人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直线的时候未必是张力,但是软的、装饰性的曲线肯定是最没有张力的。早期的弗洛伊德画的东西都很平面,但是我们仍然觉得视觉张力非常强,原因就是他的轮廓,用的线非常挺拔、有力,是有着挺拔感的线条。有力量的线从起笔到停笔,包括行笔的过程当中任意一点都是可以停下来的,有特别强的力在控制着这条线,而不是完全随意性的。那种能够把持得住的稳健的行进感也是张力体现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张力在轮廓或线条上的特征一个是挺拔感,一个是可控性。

视觉张力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形体感,充分的的形体与空间感也是张力体现的根本。为什么西方传统造型艺术当中特别强调浑厚立体,强调空间,因为这是它核心趣味的关键部分。对结构与转折的把控和处理是表达形体感的重要环节,强调形体的转折才能强化物像的形体感,从而强化形象的视觉张力。

体量、空间以及挺拔和力度都在体现它的核心视觉趣味——张力。

B,敏锐

张力是一种视觉强度,并不能独立而概念地存在,对形与空间的敏锐表达也是西方传统造型艺术的另一关键所在。

我们常常发现照相机记录了你所有的细节,但呈现的气息并没有那么强烈,有很多图片是你的样子,但是并没有那么像你。比如我们画一个碗,不是一个标准的形就对,我们更看重这个碗感觉上的东西,是在强调视觉上的感受,把握住物象最敏锐的部分,忽略掉不重要因素。如果你画得很敏锐,那么我们便能感觉到被画对象的神采,敏锐与否决定了对象的神在或是不在,而这正是画面生动性与光彩的关键。

敏锐是写实绘画之魂,失去敏锐,画面在形的感觉上就会失去生气和灵魂。

写实绘画不是以还原形像为目的,看上去是完整的形象,但是这里面有很多道理。画得敏锐是一种感觉的对,强调的是人的直觉和感受以及呈现和把控这种直觉和感受的能力,而不是机械的准确。

从造型上,这种感觉的对,或是说对物象的敏锐捕捉,再加上视觉的张力,这是西方传统艺术中最本质的东西,支撑了写实绘画造型原理的骨架,对于认识和解读西方传统艺术及其重要。

2,色彩

西方传统绘画特别是油画作品中,色彩所体现的视觉光彩和感染力尤为突出。纵观西方写实油画的历程,饱满和优雅的色彩趣味是其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

A,饱满

所谓饱满是指色彩的饱和度,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指色彩的鲜艳。鲜艳是对固有色的强调,看固有色,强调大红大绿是东方民间对色彩的表达习惯,是缺乏高尚品味的。油画中的饱和度是混合色呈现的强度,是脏和弱的反面,就像傍晚时分一切景物的色彩都是那样的饱和而有强度。这可能与西欧纬度高有关,当阳光斜射时,我们看到的一切色彩会更加浓郁。油画是色彩最浓郁最有强度的画种,能达到的灿烂和饱满度是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

B,优雅

只有饱满是不够的,就像很多新世界的红酒,虽然有浓郁的果香和饱满的口感,但优雅度明显不够的话仍然够不上顶级,好酒要饱满和优雅兼而有之。色彩也是这样,不是越强越好,而是饱满和优雅之间的视觉平衡。

色彩的优雅来自对复杂的中间过渡色的控制,这些中间色具体地讲就是银灰,穿插于物体间的过渡色彩通常以冷灰色来呈现,冷灰色或称银灰色是色彩中优雅趣味的来源。也可以说银灰决定着优雅。

大部分印象派的作品颜色清新浓郁,复杂而微妙的银灰色穿插其间,是诠释饱满与优雅的典范。

我们一些画面色彩控制得很好的画家,到了晚年,色彩的微妙感缺失明显,这主要是人对于冷灰色的感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减退所造成的。

油画的色彩趣味是很高贵的,而支撑着油画色彩的高贵趣味的核心是饱满和优雅。

3,绘画性

绘画是人生命的痕迹。画之所以区别于图片,是因为画不是机械的东西。创作的整个过程,你画的每一笔都体现着个人的趣味和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性格,这样就产生了表达上的特点和差异,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痕迹感,有着不同的趣味和表现力。就像有些人说话就是能时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些人的讲话便索然无味,这其中的关键是你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方法是否具有视觉感染力,是你的语言魅力,或者说是表达的魅力。这种表达的魅力在绘画上的体现就是绘画性。

绘画性是集中展现个人才情的主要部分,你的行笔方式,你的处理方法,有没有才情一目了然。绘画是个人才情的展示空间,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发挥你的任性、天赋,你的特立独行,你认为美妙的所有一切。才情是绘画性的关键部分,是让画面形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根本。

三,视角与态度

以什么样的视角和态度来表达,会形成完全不同视觉效果。文艺复兴是以虔诚和赞美的方式表达对人、神和美感的崇敬,洛可可时期更多的是对贵族生活的重现和记录,印象派的轻松与自由开放是之前任何时代无可比拟的。可见不同时期的艺术不可能脱离其所属时代而存在,或者说视角与态度是时代符号与特征的重要部分。从什么样的视角和态度出发,以怎样的绘画方式表达,这是体现时代性或者说是体现文化代表性的重要部分,也是能否引起最广泛关注和共鸣的关键。

视角与态度是作品能否积极介入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课题,值得当今的艺术家们认真思考。

四,价值与评价体系

学术、市场和社会影响是是体现作品价值的关键部分。

学术一方面代表着文化与传承,是指学术上的水平与高度,或是说你的学术贡献与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也是说,如果你在某一学术脉络成为一代人的代表性人物,那么你自然就有了学术位置。如果把某一绘画学派或表达方式看成是纵坐标,某一时代或某一代人是横坐标,那么这一坐标交点便自然拥有了学术代表性和学术位置。但无论怎样讲,水平是传统写实绘画中体现学术价值的核心。

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市场表现是艺术价值的社会体现。作品的传播与市场的流通有着太直接的关系,有流通才会形成市场。这里所说的市场当然不包括虚假的炒作,真实的市场反应是艺术品价值的重要参考。

没有社会影响力,说明作品的传播程度有限,也说明其引起的社会共鸣有限。社会影响与作品的社会接受度有关,更与作品本身的情感是否具有时代性以及作品的时代贡献有关。

学术、市场和社会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但如果在学术根本上缺乏支撑,那么未来必定令人堪忧。

以“ART巴塞尔”为代表的西方主流艺术市场代表着国际艺术市场的主流。西方当代艺术的现状有其历史和社会的具体原因,其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在这里不做具体详述。但现在的事实是,西方当代艺术市场上最活跃的人物在中国却难以被理解和接受,这很像西餐在中国很难形成消费主流一样,面临着现实的尴尬。

一方面学习艺术管理的学生和从业者,学习并接受了西方当代艺术评价体系,并成为国内很多艺术机构的经营和管理者。而另一方面,国内艺术投资人的中国胃口并不真心喜爱和接受这些时髦的洋货。

中国文化是可以相对西方独立生存的现实存在,中国是一个独特文化形态,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巨大市场,文化艺术消费不可能全盘接受西方当代的评价体系和价值标准。西方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在中国仍然缺乏现实、情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基础。当然,今天信息沟通的便利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西方当代艺术的市场标准永远不可能占据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流。

建立符合中国人内心情感与文化价值观的艺术评价体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迫切之需。

写实绘画在中国有着庞大的践行者和受众,无数的艺术家在写实这一领域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写实的意义绝不是为了还原形象,也不是以细致深入的刻画为目的,这里有艺术语言的学问和讲究,是对创作者和欣赏者都有很高要求的艺术方式。坚持其中的视觉品味和根本原理,写实绘画才会有未来,才能承担起传承人类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