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先描后临 ——我学习行草书的一种方法

经典艺术2017-04-06 11:44:56

作者:卢中南

0039c8FLzy6KmcELTAiae&690.jpg

很多朋友都指出了我在书法学习上的弱项——行草书基本功差。的确如此,因为我过去对于行草书甚至篆隶书的学习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误导,过分重视楷书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其他书体的临习。

《战国策》有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最近,我开始尝试着用先描后临的方法来临习行书《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自我感觉尚好,收获还是挺多的。我找了一些薄而透明、不渗水的旧公文稿纸,蒙在范字上,先用hb铅笔按照每页行数、字形(不是双钩)仔细地描摹下来,然后移开范字,再换用毛笔掭墨,在已经描好字形的纸上对着范字临习一遍。每天不用写太多,抽空描上这么几遍,至少能够有点感觉。当然这样也有弊病,就是只能写和范字同样大的字。所以,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在其他纸上再放大多临几遍,巩固一下就更好了。

 我们学写字第一步以至一辈子都要临习范帖。开始谁都会遇到这种难题:眼睛看着范字,心里总想写像,可是手中的笔(不论硬笔还是毛笔)并不是很听话,总是写不像。眼睛看到的挺好看,心里却不知从何下笔,就算是看明白了,下笔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仅笔不听使唤,又要注意笔画的长短、粗细、角度,还要观察结构关系,最后还不能忽视章法布局,往往是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一着急写出来的更是不伦不类,甚至相差甚远。连把笔扔喽、把纸撕喽的想法都有!我想,这还是眼睛、思想和手的协调配合不容易达到一致的问题,关键是训练不过关,功夫不到家。当然,别说初学者,即便是书法高手也不会一蹴而就。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采取的是这种“先描后临”的方法,“笨鸟先飞”,只有一个目的,分清主次,按部就班,一个矛盾一个矛盾的解决。我行草书不行,直接上手临习总不像,说明字形结构掌握不准,那我就先补行草书的字形课。描摹就是通过照着写、不走样,来确定字的基本形状、结构位置,先找准大关系,定好位。除非你不想描准,否则应该与范字相差无几。描摹的过程中,你可以不必去顾虑笔画粗细、长短、起笔收笔的变化等要素,这个阶段只求形准、线条到位。有了描好的字形为依托,你的心里压力会减少一些,不必担心走形跑出去,可以集中注意力控制毛笔去临习笔画的大致变化。应该说这样写的字八九不离十,不仅说得过去,而且也看得过眼,因为至少字形结构、章法布局不会差得太悬殊。

 当然,这只能说把所需要临习范字的字形结构、笔画变化、章法布局基本上处于一种有序的控制之下(没有失控)。这种临摹方法与书法艺术创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临习作品的许多地方,比如用笔的细节还需要不断地琢磨、体会、感悟。因此我所说的只是一种临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各取所需,不可强求一律。

 我认为,书法学习一要选对路子,讲求方法,二要坚持到底。选对路子是要选经典作品学,讲求方法是实事求是,要管用,要适合自己,要能够解决问题。至于坚持到底就不用说了。如此看来,学书何难之有?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