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城墙之外——2017西安当代艺术展

经典艺术2017-06-15 16:48:35

展览城市:成都

策展人:杨超

学术主持:彭德

展览时间:2017-06-17~2017-07-30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 - 17:00

展览地点:成都蓝顶美术馆·新馆

主办单位:陕西省文化厅、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美术馆、成都蓝顶美术馆

承办单位:西安美术馆

巡展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成都蓝顶美术馆、Palazzo Medici Riccardi

学术委员会:方力钧、彭德、丁乙、薛松、刘淳、冀少峰、梁克刚、杨超

艺术家:陈君魏、蔡龙飞、蔡小华、董健、董钧、董文通、傅强、郭涛、郭燕、顾长卫、郭志刚、贺丹、何军、侯登科、胡武功、侯拙吾、景柯文、蔺宝钢、梁宏理、刘克成、潘科、潘旭、孙蛮、宋群、苏晟、石宝琇、石珩伯、王超、王风华、王临潼、王檬檬、王志刚、武小川、邢丹文、杨晨、杨锋、周斌、周仲铭、张辉、张民芳(虫儿)、张巍

20170614164410_4efdd2f969559e8b1c92e99f32ded48e (1).jpg

城墙之外

文/杨超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精神价值的东西,这种精神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是自然发展形成的,是不可定位的,同时城市文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叠加,而是与当下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当代体验,城市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

公共文化是只与当下社会发生关系的文化形态,公共性确定了它是当下社会的一种精神体现,公共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当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最大区别就是文化公共性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家国文化体系,家是家庭,依靠父父子子、夫夫妻妻来维持,国是朝廷依靠君君臣臣来维持。在家庭和朝廷以外的公共区域缺少文化的呈现,公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盲区。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公共性造成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城市广场的缺位,因为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文化的空间表现载体,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文化的精神堡垒。在中国现代城市发展中,广场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公共文化的缺失,广场成为一个苍白的城市空间。以家国文化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建立当代社会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必须以当代文化为主体,才能反映当代社会的公共文化精神价值体系,这才是当下社会公共文化的必然选择。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安曾是人类文化的制高点,代表着人类文化的东方精神,历史和传统深深地浸润在这个城市的血液中,东有长安西有罗马是对西安历史价值的高度肯定。从古至今几千年,西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点,这里曾经代表着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文明隔空对话。正因为如此,西安享有文化大市的美誉。但从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仅仅有传统文化是不足的,因为文化大市只代表着西安的历史传统资源的丰富性,但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文化强市的唯一标准就是当代文化建构的高度,传统只代表过去,只有当代文化才代表现在和未来,西安要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推动当代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其必然的选择。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墙是西安的历史地标,也是西安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实体,城墙既是防御之墙又是传统和现代的精神界墙,如果把城墙以内比作传统文化的聚合地,那么城墙以外就是当代文化的乐园,这个当代文化乐园的建立需要首先在精神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转变思维就是要推到精神上的城墙,使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进行有效的对接,突破城墙思维,从精神上走出城墙,建构现代西安的当代文化体系,实现西安文化强市的梦想。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长安画派为代表的艺术家群体首先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理念,走出传统面向生活,站在城墙上竖立起了中国画变革的旗帜,代表着中国美术界一股强大的改革力量投身到对传统的研究和发展中,用传统的手法表现当下社会生活为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新的气象,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正因为有了这群不断探索的艺术家群体才接上了沉寂近1000年的长安精神香火,从而在新中国确立了西安作为书画大市的历史地位。但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各种文化思潮进入中国,中国新的美术思潮形成了中国美术黄金发展的十年,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等迎来了春的生机,各种思想观念的大聚会使中国美术界空前繁荣,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地具有前卫思想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层出不穷,各种前卫展览和艺术刊物纷纷登场,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强势登场确立其在艺术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艺术家用多元化的思维对中国当下社会进行反思和批判,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令人遗憾的是八十年代的西安美术界几乎是中国新美术思潮的绝缘体,新的艺术观念在这个城市的上空像一朵云一样轻轻的飘过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保守的思想观念使历史上创造过无数辉煌的长安精神变得麻木。1981年西安一些具有前卫思想的艺术家举办了一次在西安美术发展史上具有影响的前卫艺术展,但也是昙花一现。九十年代西安出现的当代艺术家在这个艺术氛围极其保守的土壤上难于生长,甚至被冷嘲热讽,其生存状态惨不忍睹而部分艺术家远走他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千禧年,西安基本没有当代艺术展览和当代艺术活动,留在西安的艺术家依靠自己的生存能力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当代艺术的种子,其精神值得我们尊重。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并不重要,我们要感谢那些一直坚守在西安的当代艺术家和远走他乡的西安籍艺术家,是你们的坚持营造了西安当代艺术的星星之火。我们也要感谢曲江新区在2008年举办了西安第一个当代艺术季。我们也要感谢马清运和陈展辉先生为代表的西安纺织城艺术区点燃了西安当代艺术的希望之火。感谢著名建筑师刘克成先生多年来一直提倡的当代精神,我们更要感谢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彭德先生为西安当代艺术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必须感谢西安美术学院,“开放的西美”使西安的艺术更加当代,我们还要感谢那些为西安当代艺术默默奉献的人。正因为你们,西安当代艺术才开始由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2009年西安美术馆开馆便确立了以当代艺术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全面梳理西安当代艺术发展脉络,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现状,为本土当代艺术家提供学术平台,通过引进国际国内当代艺术大展,为本土艺术家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经过十年的发展,西安当代艺术家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版图上的重要一极,和西安传统艺术交相辉映,极大地改变了西安这个城市的艺术生态。西安当代艺术家群体的壮大,举办西安本土当代艺术展览的条件已完全成熟。经过西安美术馆长期的筹备,从2017年开始,以每年一届的形式举办西安当代艺术大展,参展艺术家由西安本土和西安籍外地自由艺术家为主。本次展览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由组织委员会对参展艺术家提名,由学术委员会对艺术家作品进行筛选。本次参展艺术家不是西安当代艺术的全部,由于展览空间的局限只有忍痛割爱。希望本次展览能够成为西安当代艺术群体呈现的原点,西安美术馆永远是西安当代艺术发展的发动机,为西安文化走向当代做出贡献。

突破城墙思维,西安需要当代艺术。

杨超(西安美术馆馆长

2017年2月9日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