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诸“神”的造像

经典艺术2018-06-14 17:38:00

我们提及西藏,提及藏密,总是十分模糊,而且总感觉高原之上那么神秘,好像看不懂也是应该。

但是万物都有源流,首都博物馆2018年已经开了一阵子的《天路文华》展就是一个梳理出西藏地区发展脉络的历史文化展,展览中出现的藏传佛教中造像、唐卡的不同风格演变,从而认识诸“神”的样子。

佛造像

1528791433567.jpeg

铜度母像

展品年代:10-13世纪

风 格:尼泊尔风格

鼎盛时期:10-13世纪

尼泊尔风格特点:

头大肩宽、造型浑圆;

身体比例匀称、结构合理;

袈裟、裙薄衣贴体,素面无纹;

勾勒出躯体轮廓线。

1528791433401.jpeg

合金莲花手观音立像

展品年代:元

风 格:帕拉风格

又称波罗风格、东北印度风格

鼎盛时期:10-12世纪

帕拉风格特点:

人体比例更具写实

姿态优美,躯体健硕

袈裟紧裹住躯体,勾勒躯体轮廓;

多见多折角叠涩高须弥座,首创拱门形带

火焰纹背光;

造像均为密教造像,造型复杂、装饰繁缛

1528791433158.jpeg1528791433433.jpeg

合金阿閦佛坐像

展品年代:12-13世纪

风 格:藏西风格,也称古格风格

鼎盛时期:元朝是初步发展时期、明朝是成熟时期

古格风格特点:

以黄铜为主、胎质轻薄、表面不镀金;

造像面相方圆或长圆、额部宽平;

佛装螺发、高肉髻、肉髻上有火焰宝珠;

菩萨装花冠与发髻冠组合,常见五花冠;

造型较为单薄、服饰以萨尔纳特风格为主

1528791433315.jpeg

铜鎏金

多闻天王

立像

展品年代:明

风 格:丹萨替风格

鼎盛时期:14世纪

丹萨替风格特点:

脸部宽大、饱满;

四肢粗壮、头身比例较大;

莲座低矮、莲瓣饱满鼓胀;

造像最大约在70公分左右,最小约在25公分左右

丹萨替寺是帕竹噶举的主寺,这些造像都是嵌在舍利灵塔上的,大部分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005年在修塔时发现了300余件造像,此为其中之一。

1528791433482.jpeg

合金

法赞药师

如来佛坐像

展品年代:清

风 格:藏中风格

鼎盛时期:元朝是初步发展时期、明朝是成熟时期

藏中风格特点:

受尼泊尔风格影响较重;

造像比例协调,注重细部刻画;

制作工艺复杂;

造型具有强烈的动感,古朴自然。

1528791433143.jpeg

唐卡

1528791433724.jpeg

布画彩绘护法神唐卡

展品年代:元代

风 格:尼泊尔风格

鼎盛时期:7-9世纪,直至13世纪

尼泊尔风格特点:

所绘佛像呆板,上身宽大、下身短粗;

中央大格绘制主尊,四周小格绘诸佛,

佛像背后没有任何风景;

画面以红色为主,

没有纯正的蓝绿色,色彩单调;

1528791433731.jpeg

布画彩绘喜金刚唐卡

展品年代:元

风 格:齐岗画派,又称齐乌岗巴画派

鼎盛时期:13-15世纪

代表人物:齐乌岗巴

齐岗画派风格特点:

构图严谨,以几何方格构图,

没有天空和背景;

神像造型以尼泊尔风格为基础,

对五官形状做了改变;

画中人物服饰风格从简洁到丰富多变

用色浓重,强调对比色的应用;

线条流畅、刻画细腻、富有自然之美。

布画四世班禅像唐卡

展品年代:明末清初

风 格:勉萨画派,又称新勉唐画派

鼎盛时期:17-18世纪,传承至今

代表人物:曲英嘉措

勉萨画派风格特点:

画面构图突破传统,不讲究对称

佛像身体比例符合度量技法,

但又没有度的约束,体态极好

主佛较大,主题突出,

面部表情不呆板、服饰繁缛,飘带、衣襟轻盈飘逸;

背景绘画上,开始吸收汉地绘画技法。

布画绿度母唐卡

展品年代:明末清初

风 格:钦泽画派

鼎盛时期:15世纪

代表人物:钦则青莫

尼泊尔风格特点:

构图充实饱满,保留了尼泊尔绘画中主尊较大的特点;

色彩表现细腻、明亮,善于使用对比色,给人强烈跳的效果;

在自然风景表现中,已经开始吸收、借鉴、融合汉地绘画表现形式

布画米拉日巴唐卡

展品年代:清

风 格:噶赤画派,又称噶玛嘎孜画派

鼎盛时期:16-17世纪

代表人物:南喀扎西活佛

噶赤特点:

受汉地工笔重彩画和四川绵竹木板年

画影响较重,美学思想较为自由;

构图自由多变,主尊突出,不讲求对称,人物比例准确;

勾勒多用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等,衣纹勾勒繁密;

设色淡雅柔和,画面洁净;

山水景物明显借鉴了汉地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展览信息: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特展》

展期:2018年2月27日到7月22日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