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吴迅 · 何处是净土——评吴迅的画

经典艺术2019-06-12 17:04:20

吴迅,1955年6月7日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6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成为专职画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一级专职画家,文化部评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6年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巴中采风


法兰西之旅


在太行山写生


何处是净土

                        ——评吴迅的画

张世增

中国画研究院的专业画家吴迅,早先是以人物画创作为主,以擅长画马著称,近十几年则全力潜心于一种新境界的山水画创作。

画家创作题材、样式以及表现手法改变的轨迹,虽然不一定完全可以解释清楚,但其中某些重要的关节,总会有一定的道理。吴迅画马,因为他从小生长在内蒙古草原,“文化革命”期间又插队在半农半牧地区劳动三年,这期间他在内蒙马术队生活近一年,朝夕与马相伴,所以他熟悉马,了解马,热爱马。他有感于人际的纷争和复杂,而借助马的性格,企望着纯洁、忠诚、勤劳和坚韧的崇高品德。但是终于有一天,吴迅还是关注到周围的世界,引发了他超出具体的人和马,对更广泛、更深刻问题的思考。我猜想,这和美术界当时现代主义新思潮的影响有关。因为当时吴迅也真的画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水墨画。现代主义理念(或观念)绘画的理性艺术原则,大大冲击了逸笔草草、随心所欲、游戏式的传统文人中国画。一批青年画家,开始把理念,严肃的或戏谑的加入到水墨画当中,企图以此说明他们对传统中国艺术原则的思考、批判和改造。在这条路上,画家们限于各自不同的才能、素质和条件,走的速度和距离也因人而异。我们由此看到,吴迅的画并未走到纯理念的程度,但却表达了强烈的理念思考。在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方面,在许多具体地方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法则,但大大减弱了传统文人画的随意性,强调了笔墨的可控性;此外,还加强了构图和造型方面的装饰风格。他的作品非常注重色调,有的追求客观色,有的强调主观色,有的将主客观色对立起来或统一起来。这一点表现出吴迅在西方色彩方面的修养。因为他作品中的基调大多仍以淡墨为主,所以,又体现了明显的中国风格和东方情调。我认为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成功之处。吴迅利用中国宣纸吸水性强、渗透力强和洇化多变的特点,画面的色调往往通过正反面的反复渲染才告完成。这就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深沉和浑厚的基调。画面中在视觉上令人信服的丰富层次,把观者的情绪和思想引进了一种深邃的境界。

吴迅  清风一缕吟沉月


在吴迅的画中,“意境”是高于一切的。无论构思、构图、色调还是造型,更不用说勾勒、渲染等技法,所有这些,都为了一个“意境”的目的。如果我们一定要找出吴迅山水画的最重要特点,那末只能说,他的作品是以意境取胜的。

意境本来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传统中国画中推崇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结合说,也就是强调画中的诗意,画中的意境。从这一角度讲,可以说吴迅的画正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的主要精神。当然,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和崇尚不同的意境内容,但就总体来讲,现代中国画囿于传统观念和技法的束缚,加以中国画正处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期的不稳定阶段,作品中普遍存在着追求形式,玩弄技巧,草率因袭而不注重意境的倾向,这些作品毫无感染力,读者视若无睹,无动于衷,只剩下一幅花架子。这真是现代中国画的一大悲哀!所以在注重意境这方面,吴迅的追求是值得称道的。

吴迅的画中意境,用“静”和“净”两字可以大致概括。吴迅的大部分山水画都是“静”的,万籁俱寂,波澜不惊,寂静中仿佛一切都停止了呼吸,而一种原初的生命却又悄然在寂静中孕育。吴迅的大部分山水画又都是“净”的,清净透彻,一尘不染,仿佛整个画面刚经历过一种洗礼,洗去了一切最微小的尘埃,万物皆还原了最初始的纯洁面貌。吴迅画中这种“静”和“净”的意境,看上去似乎是我们熟悉的,山峦、原野、河流、草木、太阳、月亮……都是具象而写实的,但它们共同组成的景观和境界,却绝对是我们周围自然界中所无有的。因此,更确切地说,吴迅的画中意境,是“造境”而非“实境”或“写境”。实境和写境都是造化自然中存在的,而造境则是按画家的理想和希望创造出来的境界,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或少有的。所以又可以说,“因心造境”是吴迅山水画的有一个特点。吴迅自己说过,他厌恶人间的纷乱和污染,向往那种单纯的清静世界。这正是我们欣赏他的作品的一个注脚。吴迅笔下的世界,纯净、静谧,还略有几分神秘感和寓意性。那是一种令人向往但又不可或不敢涉足的世界,因为观者不可也不敢去破坏它,而涉足本身就是一种完全的破坏。这种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对我们时刻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个很难一下回答清楚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需要这个世界,如同我们需要周围现实的世界一样。这样说,吴迅的创作便是有意义的,他笔下创造出的世界也是有意义的。

从技法上讲,在某些具体方面,例如树木的勾勒,山脉机理的交待等,吴迅都显示了他学习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使我们体会到宋代和元代山水画的味道,但在构图和设色方面,他作品中的现代和现实意味则是很强烈的,这种传统因素和现代感的结合,使他的作品从形式风格上给人以一种中国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新式样的新鲜感觉。这种新式样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意识中的新阐释,或者新发现,或者新创造。传统中国山水画技法中有许多宝贵和精彩的经验,例如构图的散点透视,笔墨的灵动苍润等等。何以吴迅弃之不取?原因只有一个:它们不适于吴迅创造这种意境的使用。这再一次说明了吴迅的创作是以意境为重要,为宗旨,而一切创作手段又都是以这一点为取舍、为转移的。

吴迅  晨醒


有时我也奇怪,象吴迅这样性格粗狂并且在生活中又不免潦草的人,何以能够静下心来一笔不苟的勾画出那么多纤细的树枝,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反复渲染出那么干净的夜空,这真有点像宗教那样的不可思议,同时也向宗教那样的可以理解,虽然我们站在一个凡夫俗子的角度。大概那样的世界,那样的净土,对吴迅来说是太重要了,太宝贵了。所以他才肯塌下心来下那么大的功夫,投入那么多的经历。这似乎也可以说是一种奉献,对艺术和人类的奉献,用自己的心灵和精力。

有时我又觉得有点好笑,吴迅创造了那样一片净土,而自己却依旧每日忙忙碌碌的生活在现实之中,没完没了地办着公家的公事和私家的私事,而且兴趣不减,精力有加。又可见,他创造那些静净之境、超凡之境、无人之境,目的并不是把人们引向消极和遁世,起码对于他自己来说是这样的。那么对于读者来说是怎样的呢?看来我们也只好向吴迅学习,别无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作 品 欣 赏

清雪  110×92cm  2008年


晨辉尽染  2014年


宝马赋  192×192cm  2010年


苏泊罕草原的新人  200×178cm  2015年


达坂城大风口  25x58cm  2016年


哈萨克女孩  25×58cm  2016年


葡萄熟了  25×58cm  2016年


祈祷  25×58cm  2016年


戍边十二年的赵排长  25×58cm  2016年


伊斯法罕  25×58cm  2016年


铁骑洪流  178×145cm  2017年


归乡  110×178cm  2017年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