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捷

    艺术简介

    1982年出生,河南沁阳人,别署让庐、简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河美术》展览部主任。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孔子书法艺术奖等多项全国展,论文《林散之临礼器碑》、《让庐乔捷浅谈伊秉绶书法》发表于《青少年书法杂志》,参与《蹇骧——田野考察艺术项目学术从书》Ⅱ的考察研究与编写工作,出版作品《让庐集》等。 

     

    书法参展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全国孔子书法艺术奖

    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

    首届张掖“敦煌写经”书法艺术节精品展提名作品

     “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集

    《让庐集》


艺术辑评

乔捷早期书法实践,以二爨、北朝墓志铭入手,又在《毛公鼎》《散氏盘》《张迁碑》《石门十三品》和汉砖铭上用心很多,所以他的书法线条滞涩,以北碑的生动硬朗为形,古怪精灵的结字造型,富有想象力的空间分布,对比强烈的笔墨情趣,形成了独有的书写面目和表达方式。近年来,他钟情于伊秉绶的作品,无论隶书还是行书。包世臣《艺舟双楫》谓:“余初识宁化伊墨卿太守秉绶于袁浦。墨卿,刘诸城之弟子也。因曾问诸城法,太守曰:‘吾师授法曰:指不死则画不活’。其法置管于大指、食指之尖,略以爪佐管外,使大指与食指作圆圈,即古龙精之法也。其以大指斜对食指者,则形成凤眼,其法不能死指,非真传也。”墨卿的书法由此可见,是浑厚团云一脉。乔捷把墨卿对于隶书的线条运行之中段精微之处化作一团凤眼隽云,沉重而不失灵巧。对于行书的创作,他不仅将墨卿的灵动尖柔融入书写,还将金农手札中的隽永沁入笔墨,达到一种既生动又华滋的风格。 

众所周知,墨卿源于鲁公元气淋漓的生命信息和一以贯之的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被乔捷扑捉,并加以创造。这来自他对于笔法的娴熟技巧和早期对于汉碑和北碑的实践。墨卿行书“笔笔中锋,不露圭角,蕴含凝重,行笔无不如意。”而乔捷在汲取这种用笔中,用加入了偏侧的用笔,这使得线条的金石感觉更强。而这种生动,又无意间与金农的手札作品灵犀想通,所以行书的创作,对于乔捷而言是一种书写中的偶然获得。而据谢章铤《睹棋山庄词话》载:“墨卿每朝起学笔画数十百圈,自小累大,至匀圆为度。盖谓能是,则作书腕自健。”实际上,墨卿的精神来源于三代篆籀,这种圈圈似乎是书法在纸上运行的某种咒语。 
  在书法史中,清末的金石、碑学书法思潮将书法的审美推到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这种将三代铜器、金石碑碣的自由与克制为特性的审美,带到现代人的人性中间。乔捷目前的书写顺应了这样的思潮,而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尖柔的线条在章法中的作用,以及篆书的轻松徒手如何将铸浇铜水的凝固线感化解,如何将墨卿分书的书写扩大化,如何将明清篆隶的格调参入秦汉而变得更加高古而富有时代气质,这些都是乔捷一直思考并不断尝试解决的问题。
  书法之外,乔捷用心绘事、篆刻,这无疑带来另外一种进入书法的门径,这三种艺术互相补充,不分你我。带来乔捷书画印金石晴霁,精微而藏密的素质和格调。

——朱培尔

乔捷“一介高古俊逸之士”!在艺术取法审美追求上,他喜欢高古稚拙的雄浑之风。就书法而言,他一开始就不喜欢秀丽典雅的“二王”帖学,而喜好《好大王》、《爨宝子》、《张迁碑》这类不入俗人眼的野逸书风。近两年又迷恋上了伊汀州,用功之勤废寝忘食,恨不长绳系日。观乔捷近作,隶书行草对联俨然大家风范,气韵、风骨、笔力、不输古贤,不让今人。较之其他书体我最喜乔兄的小楷,唯有小楷已经逐渐摆脱了他人的窠臼,渐有自家样式。其小楷用笔沉稳顿挫,干净利落,又常加入些伊汀州的行草笔意,方圆兼备,动静有致。苏东坡有言,“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子难于宽绰而有余。”乔捷的小楷结字有《爨宝子》影子,左右高低错落,变化无常,生动可人。虽曰小楷,却有汉隶宽厚磅礴的高古气象。曾见乔捷所书八尺小楷巨幅,煌煌长篇巨制,有如千军万马,气象森森!近观则字字珠玑,玲珑雅致,风情万千却又都能统一于严整的阵列之中!

乔捷亦擅治印,和他的书法一样,剑走偏锋,取法元押印风。虽数量不多却多有巧思佳构,精品频出。亦偶涉丹青,技法虽略有不足,然纵横涂抹间格高调雅!

  ——逯国平

乔捷书法诸体兼备,有力量的质感,又有狂放的厚重。真气贯注的视觉冲击力。笔法方圆并用,斩钉截铁处坚韧有节而富于变化。墨色运用多变,浓淡相映,余音袅枭。笔意随情绪变化,暗与神合,相得宜彰。多年参合北碑,锤炼出线条的力度,涩度,表达了厚重扑拙的神韵,结决了行草书容易产生的轻佻飘忽,软弱无根的弊端。

乔捷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而他秉承中原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的生命境界的激情,笔墨逍遥,灵魂自由,兴会淋漓,元气生生不息。给观者一种“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扑满书卷气和金石味的生命状态。

汀洲云:“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以此初衷与让庐共勉,少年才俊,水平之高,格局之大,前途矩可限量。

——张泉林

      

今日读乔捷作品,有一种进太庙的感觉。吾以前曾刻一印。文曰“进大庙骂大佛乃僧家事”,的确如此,一个成熟的书家一定是能登上大庙之堂;高古之气盈盈而溢;令人望之庄严,读之心旌摇动且能得以心灵感应为大则。

乔捷之近期追溯古源的祈愿,在其作品中读到了墨卿的高古庙堂气;肇入幻境之端倪可见矣!吾笃信书法的确是个人受用的东西,冷暖自知对一个书家尤为重要,处冷热场上惟有睿智者方能窥见一二。

见大佛是谓大因缘焉!更有甚者古宿大德,呵宗骂祖,非大感悟大通灵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乔捷君与吾同好古,且潜程知慧,皆因缘崇艺之道,何尝不如是说!

——凡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