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专访孔达达,创作是艺术市场的源泉

经典艺术2020-09-21 11:02:57

记者:当下中国书法界多以行、草、隶、篆等体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表现主流,楷书虽然历史悠久,是入门书体,却几乎成了书法艺术的边缘,您为什么会选择楷书作为您的艺术创作之本?

孔达达:每一位书家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和书写特点,这与他所受到的训练和本身的价值观有关。我比较喜欢正统、大气的书法风格,从小我就善于写大字,米字格往往都是顶着格写。有些人就是习惯性地把东西往大里做,这可能就是一种思维定式。我是宁波宁海人,似乎我们这方水土养育的人性格都比较偏硬气,审美上也比较偏爱带点霸气、刚硬的风格,像我的同乡潘天寿、柔石等。

另外,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识别度高一些,这一点很重要,写楷书榜书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高,没有少时的磨练是很难写好的。写书法的人都知道大字和小字最难写,我选了一个需要靠扎实的功力才能写好的字体,难度大,门槛也就高了,竞争反倒少了。还有就是我的用笔习惯就是笔笔中锋,年轻时觉得这是个缺点,因为看起来没有人家侧锋的线条柔美,但是现在发现这其实也是个优点,中锋的线条看起来更饱满,有弹性,写大字很适合。

记者:除了书法名家的身份,您还是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的院长,书法和文化艺术品研究,同时也是评论家,我在网站上看到过您多篇书画评论文章。请谈谈您的书法创作、研究和评论工作。

孔达达:我在生活中很多时间都是在写字,写大字和写小字。书法更像一个爱好,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事情,小时候放学回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窗帘都拉上,开着电灯,安静地写字画画,所以童年的很多时光就是这样度过的。现在也是一样,书法能让我安静下来,在写字的时候必须聚精会神,摒弃一切杂念,像我写的这种榜书,对结构、线条、气韵的要求都很高,不能出现一点败笔。写字的时候我一直在提着一口气,这口气只有写完了才吐得出来,非常耗费气力,有的时候一下午写几个字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研究书画史和书画理论也是我喜欢的事情,写作的时候我必须思考,这种思考可以使我保持头脑清醒,把一个问题想透,讲明白也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情。

2511600657077_.pic_hd.jpg

记者:您经常会谈到市场数据,用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么?

孔达达:我们很难预测未来,尤其只是单纯凭借数据来进行估算。未来更多取决于人的信心,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未来盈利的可能性较大,就会比较放心地去消费,如果他认为艺术市场的投资潜力比其他替代性市场的要大,就会去投资艺术品市场。市场就是由很多这样的个体构成的,经济学理论通常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的基础上的,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人是不理性的,否则就不会有《乌合之众》这一类的书籍出现了。现在行为经济学比较热,像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得者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就是行为金融学的奠基者,我更倾向于理性和感性相结合地来看待市场问题。

记者: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即将于下个月举办,能不能谈谈您对上海艺术品市场的看法?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着力打造艺术品交易的“全周期”服务,构建艺术品市场的“全要素”生态。上海出台的‘文创50条’对打造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很多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指导方针;艺术品交易的便捷服务与政策创新在上海西岸与自贸区都已形成集聚态势,涵盖审批、通关、外汇结算、财税申报、补贴、仓储、物流等多项一体化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国际艺术机构的入驻,上海的艺术博览会蓬勃发展,也出现了几家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民营美术馆、博物馆,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层出不穷,相信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将对上海的艺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记者:张成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