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出版元画中新发现的赵孟頫作品

经典艺术2022-04-11 21:26:46

吴 韧 之


中峰明本自題像,画中为中峰半身像,并由中峰自题八句诗。明人田一井也做了題跋,没有画作者的落款及印章。该画先后四次以日文、德文、中文出版发行并收入多人中峰明本研究著作中,笔者有幸亲眼目睹了原件,并对该画进行了研究,有了重大发现:有关文献明确记载该画的作者是赵孟頫.

出版

一 1989年 日本

国际学术权威期刊 《美术研究》 中峰明本画像研究

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井手诚之辅

二 2002年 德国《中峰明本的书法》

国际英文版 全球发行

三 2003年 《中峰明本的书法》德 • 劳悟达著 中国美术学院 出版

著录

四 明 崇祯四年 董其昌 陈继儒 监修《本一禅院志》

五 明 陈继儒《妮古录》

六 明 吴履震《五茸志逸》

七 明 陆树声 《陆文定公集》

八 元 《中峰明本全集》 2019年出版

九2005年 杨坤 《上海文博论丛》中峰禅师画像及其相关史实

元 饶介 中峰幻住像偈

b3ad4568c66c410b9f4a774db8f79d4c.png

董其昌 红衣罗汉图 后跋

一、文献确证

崇祯4年,董其昌、陈继儒监修作序的《本一禅院志》记载,本幅中峰明本画像为赵孟頫所画:

1、《本一禅院志 • 赵孟僩传》记载:“维时翰林承旨松雪赵公孟頫,……松雪延请中峰大师至院开堂演法……,松雪手书本一院额,画师之像、遡南宗法脉渊源为摹写古德像六十四尊(始威音王佛,终本禅师) 留镇本一常住,笔端三昧,具足庄严,琅函墨宝,名迹特著,迄今,为云间胜刹奕世崇祀。‘’

原文说明:赵孟頫是住持赵孟僩的堂弟,兄弟二人一起请中峰明本到本一禅院开堂讲法,赵孟頫因此题写了本一禅院匾额,画了中峰法师画像,此外还画了禅宗祖师64像册页,这些作品一直留在本一禅院,这些作品是宗教画,特别有名,受到世世代代的供奉祭祀。

明确记载 本一禅院供奉的中峰明本法师像是赵孟頫画的。是宗教畫,用于供奉。

2.《本一禅院• 古迹》记载:''中峰自题像八句,藏幻住山房。”

说的是中峰在赵孟頫画上题了八句诗。

3.《本一禅院志• 题跋》记载:“中峰自赞:幻人无此像.此相非幻人,若唤做中峰、镜面添埃尘,和南双眼碧,能辩踈与亲,请掛向空壁,日日生阳春。"说的是中峰在画上题诗的内容。

4.《本一禅院志 • 幻住山房记》 记载:" 幻住山房……庄严中峰月麓二座金碧彩绘像与主并设……(住持)偶萍上人大玄(本一禅院志)志成设供,告成事于中峰月麓。''与赵孟頫作品受到世代供奉的记载相吻合。

5,笔者在本画上找到了中峰自题的这八句,经过考证与比对,画上的中峰笔迹为真迹,由此可以确定,此画就是《本一禅院志》记载的这幅由赵孟頫画,中峰自题八句的用于供奉的画像。没有落款是因为宋元时代宗教画不落款是常例,以示崇敬。马远,贯休的宗教画也无落款,常见于文献记载。同一时期赵孟頫画禅宗祖师六十四像也无落款。

6,明末另俩本文献也有相同记载:陈继儒《妮古录·卷四》: “甲午(1594)五月初六日,从北庵(本一院)听讲《楞严》一参。是日见撞檀香瓜中佛,又中峰禅师画像,像憨汉子也。”此中峰画像。

明末清初 吴履震《五茸志逸·卷七》记载,吾郡北庵(本一禅院)供奉有中峰半身像,其自赞云:“幻人非此相,此相非幻人,若唤做中峰,镜面添埃尘。和南双眼碧,能辩踈与亲,请挂向空壁,日日生阳春。”该像藏本一禅院,即《妮古录》所云。

二、中峰自赞诗解读

画上有中锋自赞诗八句:"幻人无此相,此相非幻人,若唤做中峰,镜面添尘埃。和南双眼碧,能辨踈与亲,请挂向空壁,日日生阳春。"

前四句:"幻人"可理解为有法力的人,这里说的是:有法力的人不一定是画上的人,画上的人只是一个符号,代表一种精神力量,把他当做中峰,就多此一举了。就如六祖禅宗所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四句:"和南"本做动词,指稽首,行礼,这里当名词用,指被礼拜的人。这里说:画上这个人,眼光明亮,能辨好坏,明察秋毫,。请把他挂起来,普照众生。

重要的是两个词"幻人","和南"。前者"幻人"与地点,他所住的本一禅院"幻住山房"暗合。幻往山房的人。后者"和南"与人,本画作者暗合。赵孟頫执学生礼,在与中峰往来的信札中基本落款和南,"和南"几乎成了赵对老师的专用,留下了大量左证(见图)。赵向老师和南,老师自比和南。

9fcb251496a642169e72c9eae317eba2.jpg

f02a6a62d86141518b9804ebc6bcaa35.jpg

eb2a57d0f9a1474abf052281e307d37b.jpg

10c21c0adff4497188852b1d3abc16be.jpg

三,中峰明本笔迹研究与比对

中峰笔迹的真伪对本图是原作而不是摹本,具有重要意义。中峰明本的书法,把米芾的八面出锋、沉着痛快与章草的刚猛遒劲、腾挪借换融会贯通。章法上又吸收了大草的技法,以三五个字组成一个构图系统,取消了单字概念。这些特点从图上都可见到。艺术表达上体现出佛教所谓,不著文字相,出离世间法,欢喜自在,潇洒解脱的风格。从图上也可见一斑。本图中中锋笔迹与其它确证的中峰笔迹的具体的比对见下图。

书法对比图出处:

1 《中峰明本像》 日本 兵库县 高源寺 藏

长期借展大阪市立美术馆。参加过历次国际博物馆联展。

2 《中峰明本像》 日本 兵库县 个人收藏

3 中峰明本 “会庵” 道号 日本大阪藤田美术馆 藏

四,流传考

由文献记载可见该作品从创作完成至明末崇祯年,三百多年一直保存供奉于本一禅院,该寺院是赵孟頫赵孟僩兄弟的私产,赵孟頫与中峰法师生前在此活动二十多年。赵孟頫名作《红衣罗汉图》,《滚马图》,《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十一札》等不下数十件,皆创作于该寺并存至明末。本一禅院志,属于档案记录,元末,弘治,成化,万历,历代皆有详细账册,移交记录,陆树声,唐文献,董其昌等监审,极为严谨可信。

董其昌 红衣罗汉图 后跋中提到的 北禅寺 即 本一禅院

因在松江城以北 当地人习惯作 北禅寺

陆树声 90岁 本一禅院作寿图 上海博物馆 藏

董其昌 陈继儒 孙克弘等 题跋

董其昌的鉴定水平大大超过乾隆帝 这是常识

本一禅院 是赵孟頫作品的 最可靠出处

五、绢本断代

绢本断代

绢,南宋已出现双丝绢,元初也沿用这种绢,即经线双丝,纬线单线,但与后代的双丝绢不同,有特点。有关学者考证:"这种双丝绢的经线的每二根线为一组,每两组之间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纬线与经线交织时,每组经线中的一根丝在下面,另一根丝浮在上面。有些人认为这种形式的绢还不能称为双丝绢,只有在纬线与经线交织时,经线的每二根丝同时沉在下面或浮在上面的绢,才是双丝绢。"正是这种半沉半浮的双丝绢才是宋未元初绢的特点。明、清两朝的绢都没有这些特点。赵孟煩的一些作品用的就是这种绢(见图)。本幅画用的也是这种绢。我们能借此断代。

以上,我们能够断定本绢本是宋未元初的材料。

有学者考证,赵孟頫有一部分用绢比较特殊,属于南宋给皇族使用的

宫廷绢.

该绢与赵孟頫名作幽篁戴胜图绢本 纹理 接缝 织法 都非常一致。

2c6f23371e8f465c9c89d81015be43c2.png

幽篁戴胜图 中峰明本像

六 痕迹学分析

一般书画生绢,如果当年使用,笔墨痕迹会充分渗透入绢丝,产生墨韵。

经过一俩百年之后,绢本发生 熟化现象,有很大的逆水性,墨水无法渗透,

只能依靠墨汁中的胶水,抱死在绢纹的接缝处.

据此区分年代前后 是客观的科学证据.

200倍 电子显微镜

1300年前后 中峰明本笔迹 墨水充分渗透 边缘清晰 绢还比较生

1300年前后 中峰明本笔迹 墨水渗透入绢丝 有墨韵

赵孟頫 绘画笔墨细节 渲染 渗透 充分

赵孟頫 绘画笔墨细节 有明显晕散痕迹

330年后1640年左右明代题跋 绢本产生熟化现象 墨水无法渗透

六、结论

以上研究,从文献记载,题款解读到中峰笔迹鉴定,流传轨迹,绢本断代都明确指向该 画的作者是赵孟頫,证据环环相扣,相互印证,是可靠的。

本帧作品不但是赵孟頫的真迹,更是其中的上品。众所周知,赵孟頫凡是为中峰老师创作的作品,皆恭敬虔诚,全力以赴,相比一般的赵孟頫作品,水平往往高出一大截。《赵孟頫致中峰和尚十一札》《赵孟頫为中峰和尚书心经》,相比较其它的赵书心经,赵书信札,可谓精功以极,云泥之别。

大量史料记载 ,赵孟頫生前画的最多的题材之一,就是中峰明本像.

虞集,揭傒斯等人反复记载:每画师像,以遗同参。。。不胜枚举。

天人际会,缘法有时。传说中的大名品终于重现于世!

4f7f6712ab5643fd98bec39042a60189.jpg

元 饶介 中峰幻住像偈

参考书目:

[1],中国地方志集成·寺观志专辑《本一禅院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6·6 第一版ISBN 978 -7-5458-1273-2 ;

[2],明 陈继儒 著《妮古录》

[3],明 吴履震 著 《五茸志逸》

二O二二年三月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