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丁国红访谈 || 从"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到纽约世贸中心再到香港巴塞尔:“将金缮作为方法的个人艺术计划”

经典艺术2022-07-01 18:26:09

艺术家访谈录

丁国红访谈 || 从"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到纽约世贸中心再到香港巴塞尔:“将金缮作为方法的个人艺术计划”。

Q1:请问老师是什么年份开始习画的。从习画开始,共举办多少次个展。

丁: 从1992年习画开始,举办过三次个展。1995年在上海读大学期间,在学校的艺术沙⻰里,举办了我的第一次个展;2014 年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举办第二次个展;2021年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举办我的第三次个展。

Q2:我们想了解一下老师怎样看自己作品的演变。

丁: 第一阶段综合阶段(做学生):由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的训练考入大学美术系,然后接受学院从本科到研究生系统的 专业学习,国、油、版、雕、设计等各⻔类的专业课程都有涉及。第二阶段:水墨阶段(做老师):水墨是沉淀在中国文化基因 里的印记底色,对水墨画的天然亲近是与生俱来的,和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的文化传统有关。我大学毕业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水 墨艺术的探索方向,从传统的浙派水墨到海派水墨,从实验水墨到当代水墨,对水墨的发展脉络我花了很⻓时间梳理了一次,逐 渐确定了自己的水墨菜单,出版了三本个人画集,举办了一次水墨个展。第三阶段:金缮阶段(做自己):经历了多年的水墨探 索之后,我意识到传统水墨画在当今全球化、数字化文化语境中已经和时代渐行渐远,和⻜速发展的时代几乎毫无关系,问题和 困惑让我重新寻找答案,水墨如何融入当代、如何面对当今的现实语境、如何表达当今艺术家的生存感受,唯有将水墨融入观 念、行为、装置、影像等更多元的表达,才能激活水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生⻓可能,焕发崭新的活力,才有可能在世界艺术共 同体中找到东方精神的生⻓点和存在价值,所以,从画家思维上升到艺术家思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艺术系统和方法论,这是现 阶段我要做的工作。

Q3:老师会怎样界定或定义自己的作品。

丁:贡布里希说过:“艺术史上没有艺术品,只有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是分不开的,而要成为艺术家,必须具备艺术 家的思维和认知,艺术家的成⻓过程也是认知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艺术创造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和递进的过程。我 如今的创作手段可能更加综合,也更加多元,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走向装置、观念、行为、影像,即使是架上绘画,也更多地植入 了更多观念和行为的意义,而不再是画一幅画的概念,更是一种时间、空间、一个物的概念。

Q4:《金缮计划》的创作持续了多久。

丁:我生活在文化艺术悠久的江南,很早就对金缮这一传统修复工艺充满兴趣。从2015年开始思考如何将金缮的概念植入我 的艺术创作。这期间对金缮的工艺、材料、历史、文化传承做了一些研究和考察,觉得这个修复的概念在当今很有意义,也很当 代,思考如何把金缮这个古老的技艺激活,和自己的艺术创作结合,于是制定了一系列的创作计划,这就是《金缮计划》,正式 出作品是从2018年左右。

Q5:《金缮计划》的名字的由来。可否解释一下这系列的概念,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想法和理念。

丁:“金缮”在百度百科中,有这样一段话:“漆缮(即金缮)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每个 器物都有生命,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人使用,难免磕磕碰碰,就好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总会遇到一些事,难免伤害或者折损。 金缮代表一种态度,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与精神来面对缺陷,精心修缮,面对缺陷不去试图掩盖,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在 不完美中追求完美,由此获得升华,有“凤凰涅盘”式的再生,反而超越原有的层面,达到更高的境界。另外,“冰丝裂纹”也被称 为“金丝铁线”,是中国古代⻰泉⻘瓷中的极致顶级艺术样式,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冰裂之纹巧夺天工,浑然 天成,帝王独爱,岁岁平安,是极具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之美,两种中国古老技艺的碰撞融合,衍生出“金缮计划”的艺术 项目。

Q6:《金缮计划》下有再细分不同子系列,如“经课”,“中国山水”,“郭熙早春图”,“雪景寒林图”"蒙娜丽莎"等,请问这些子系列 分别有什么不同的概念。

丁:金缮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金缮是在解构的基础上新的玩法,经课系列就是我每天的日常,素绢碎片化的中国山水世 界,对话外国经典作品,从图像和摄影粉本中的平面逐渐走向装置建筑到立体的,让金缮从未有过的当代。我希望金缮计划是治 愈人心的,是具有普世价值的。

Q7:完成一幅这系列的作品需时多⻓。另外可否阐述一下作画过程。

丁:如金缮计划经课系列,68cm*68cm一幅需三天左右,每天不少于8小时。一幅尺寸较大的作品需要1个多月才能完成, 在日复一日地创作中,重复着相对简单的操作,这种专注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行为,是从起步到持续到完结的过程。整个 作画过程近似“禅”的冥想与感悟,那种细致绵密,如流水般具有生⻓性般的笔触,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从人的行为 来体现东方哲学智慧和经典的绘画空间结构与现当代抽象自然融汇和自然表达。

Q8: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构图,而不是其他形式来表达问题5和6提及的理念。 丁:解构经典作品是具有革命性的,裂变是破坏性的,德里达曾说:“当你在解构的时候,你本身已经被解构了。”要解构始

终是要在已有结构基础上来完成,我实践着用“金缮”的理念去创作世界上的许多事物。

Q9:这系列在用色方面有刻意用上或避免某种颜色吗。原因为何。

丁:金缮计划顾名思义用金色来完成作品,我曾取各种各样的40余种金色来创作,同样是金色还有许多色差。有次我不经意 用碳笔在餐巾纸上画,用留白的方式画出裂纹,不表达任何欲望,抛弃所有的经验,从无到有,恰似一个生命运动,纯粹到无技 巧,反反复复,就像僧人反复念着经文一样,专念于一种旋律,这里没有情绪,运用我最熟悉和原始的碳笔和宣纸创作,这或许 就是艺术旅途中的修行。世界是黑的、白的、金的,终究还是彩色的。

Q10:为什么想表达问题5和6提及的有关理念,这跟老师自身经历有什么联系。

丁:罗伊.⻢丁纳有一段话我一直很喜欢“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真的能 自由地去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我们不需要别人的赞许时,才变得自由”。

Q11:透过这系列表达的种种情感、想法、理念等与现实社会的转变有什么交流或碰撞吗。

丁:我希望艺术是治愈人心的,艺术创作是每个艺术家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智慧,就好像如何理解“艺术即生活”一样,如果 你想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会有社会与现实有碰撞,相信艺术家是社会中最敏感的一拨人。金缮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 项目,注重艺术与实验环境的实验,如环保主题社会调查等。

Q12:我们留意到这系列的一些作品以装置形式展出。不知老师是否也喜欢装置艺术。抑或是为了这系列在形式上有创新的 变化。

丁:观念、行为、装置、影像是艺术家走向当代的路径,当给你足球场大的特定空间时,我首先考虑用装置呈现更合适,刚 好有机会就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做了大型装置个人艺术项目——金缮计划。

Q13:这系列会否在形式上再寻求变化呢。

丁:肯定会的,如今我做的是平面延展,如何矗立折叠延伸,探索在不同空间去完成作品的可能性。

Q14:老师是希望透过这系列达到什么个人目标或理想。

丁:往大了说,我希望创造出中国的、世界的、丁国红的艺术,往小了说,我通过这种方式救赎我自己。

Q15:老师希望观者看到您的创作会有什么感受、想法。

丁:在碎片化的世界里,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短暂的存在,乐观地看待生命中的不完美,不断的自我修复和对未来充满美好 的期待。

Q16:自己的作品中有哪一张特别喜欢或留有较深刻的印象吗。

丁:我收藏的一件残片山水中有裂纹和虫洞,我用金色把其修复了。

Q17:在老师的创作中,有在追求什么吗。老师能想象自己将来的创作会有怎样的延伸和发展吗。

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家,传统文脉如何当代演绎,是我永恒不变的主题。目前,先把金缮系列作品做好,将来 我会发展成如何,我无法预测,应该会越来越好,哈哈。

Q18:有比较重要的一位人物启蒙/启发了老师的创作吗。 丁:刘国松老师,他的创造精神和人格魅力一次次激励我,对我影响特别大。 Q19:对于在世界各地的抽象创作中所观察到的相似性,老师有何看法。

丁:对的,如果是纯粹的抽象艺术,现世界各地的抽象作品有许多类似性,尤其是几何抽象,很容易让艺术走进形式主义的 死胡同,艺术的意义在于唤醒、激发,不断地给予观众以新鲜的刺激,创造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抽象绘画在当今已经失去了它 的保鲜期和时效性。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更合适当代的艺术方法论来创造作品。

代表作品

概述

丁国红的作品以东方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创作方法论系统,为当下的世界给出自己的回应,为当今多元化的艺术生态提供一件值得人们思索的个案。2018年,丁国红另辟蹊径,开启了《重读美术史》系列创作。丁国红立志使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重塑世界美术史上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在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潮流快速更迭、⻄方艺术观念涌入的冲击后,他选择了两条路来走,分别是⻄方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丁国红将两部美术史里的大师作品进行重新研读与图像研究, 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最初他受⻄方的启蒙和学习,然后模仿,当具备了基本的绘画能力之后又回到自己的传统,回到自己的文化里寻找一个专属于中国当代性绘画的面貌,即“中国精神,当代语言”,这也是丁国红《重读美术史》系列作品的创作初衷和目标。而当今诸多中国艺术家也为之努力,从早期的学习、模仿到逐渐开始思考,致力于真正建立一个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又有当代性的、具有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的当代绘画系统。从他近年来的《水墨计划》、《脉象计划》到《金缮计划》,是丁国红从画家思维到艺术家思维的自觉“升纬”,是对之前二十余年的画家思维的反思与切割,是超越画种界限寻找更为开放和包容的表达可能性的彻悟与自然嬗变,是出于自觉意义上的个人创作方法论系统的升级换代。

第一部分 金缮计划

丁国红以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敏锐和智慧,通过实践,不断激活休眠于东方文化中的古老基因,将“金缮”这一源于东方传统的古老修复工艺,转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完成了对“金缮”这一概念巧妙的移植与嫁接,赋予了其更多隐喻、象征的修辞意义。金缮代表一种态度,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与精神来面对缺陷,精心修缮,面对缺陷不去试图掩盖,而是坦然接受生命中的缺陷,由此获得升华,有“凤凰涅槃”式的再生,反而超越原有的层面,达到更高的境界。另外,“冰丝裂纹”也被称为“金丝铁线”,是中国古代⻰泉⻘瓷中的极致顶级艺术样式,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冰裂之纹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帝王独爱,岁岁平安,是极具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之美,两种中国古老技艺的碰撞融合,衍生出了“金缮计划”艺术项目。文化情境中产生的作品,以挪用、解构和再创造的方式,对公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进行再演绎,这是丁国红与艺术大师的重新对话。

  fe708d0a-66ca-48f2-b167-b56b6412d203_zsize.png

金缮计划之宋·屈鼎·夏山图

宣纸洒金色笔  180cm (H) x 480 cm (W)

2022

d462c11f-0e69-4ec6-afc4-218c6ce49ac0.jpg

金缮计划之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宣纸洒金色笔

138cm (H) x 68 cm (W)

2022

4a3b068e-80a2-4502-8f59-4ea96a185a2e.jpg

金缮计划之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宣纸洒金色笔

91cm (H) x 68 cm (W)

2022

2fd4bc38-760e-4699-ac82-3f31998462af_zsize.jpg

金缮计划之袁隆平 宣纸洒金色笔

68cm (H) x 68cm (W) 

2022

d32946f3-4376-4c54-8bda-ad6489192bdc_zsize.jpg

丁国红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个人艺术项目《金缮计划》

 2021年

c9431754-1c0c-4c0f-9f89-c006b9a749dd_zsize.jpg

金缮计划.碎片化山水

布面水墨综合

70 cm (H) x 70cm (W) x2

2019

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老师(左),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沈揆一老师(右)在丁国红《脉象系列》作品前合影留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国部主任、哈佛大学博士白玲安老师(左)在丁国红《水墨系列》作品前合影留念

【墨缘·天姥】 上海“水墨星期三” 乙未新昌雅集

编者按:

丁国红(白丁),1974 年出生于浙江新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成员,SlVA•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艺术经历

学习经历

1996年 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

1999年-2001年 杭州师范大学

2001年-2002年 浙江省教育厅艺术研究生课程班 2002年-2004年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 2006年-2008年 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2010年 日本新泻国际艺术学院

2013年 "国培计划"

2018年始 SIVA当代水墨研究院

重要展览

2022年 巴塞尔Art Central 2022香港画廊协会十周年展

2021年 丁国红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个人艺术项目——金缮计划

2020年 “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 、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十五周年艺术大展

2019年 水墨样本:多重语境下的水墨研究 、SIVA当代水墨人才高峰展 2018年 YOUYI.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无.双当代艺术展

2017年 第六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

2016年 “墨缘天姥”水墨星期三新昌写生十人上海展

2015年 “林泉墨游”丁国红上海个展

2014年 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创新能力成果展

2013年 “沪墨越韵”首届上海绍兴中⻘年画家水墨联展

2012年 获第十二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11年 策划组织全国高校美教联盟 中国书画学术文献展、获“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展最高奖

2010年 获第九届全国水彩画画展最高奖

个人出版物

2014年《林泉墨游·丁国红画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沪墨越韵·丁国红卷》,绍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04年《丁国红作品集》,香港天⻢图书有限公司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